作為當今最為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數據技術已經有效賦能千行百業,將創新快速擴散到整個經濟體,從而大大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發現,企業數據使用率每提高10%,可帶來零售、咨詢、航空等領域人均產出分別提升49%、39%和21%。測算顯示,2023年全球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的名義GDP占比達52%,首次超過全球GDP的一半。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化正從早期企業實現生產管理自動化的階段,向整合調度企業數據資源,進而重構企業業務流程的階段演進。
展望未來,數據要素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必然越發擴展。制造業領域關注智能化生產、供應鏈優化和產品質量控制等關鍵環節,重點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設備故障檢修預測、庫存優化、質量追蹤等方面的應用水平。服務業領域重點推動數據在優化客戶體驗、自動化服務流程、個性化推薦、精準預測市場趨勢等領域規范應用。農業領域則瞄準精準農業、資源節約型農業和農產品追溯等新領域加強數據應用水平。數據要素的使用不受任何個人偏向的約束和引導,可以服從于所有行業和活動的需要,這也是國家層面大力推進“數據要素×”行動的根本原因。
如何在推動數據要素應用中發揮優勢、應對挑戰
談到數據要素的優勢,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數據的非排他性和非消耗性,這兩個特性不僅明顯區別于傳統的生產要素,也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首先,數據的非排他性賦予其極高的利用效率。傳統生產要素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如一塊土地用于農業生產,就無法同時用于工業建設。而數據可以在多個場景、不同主體間同時使用,且不會因一方的使用而對他方使用構成妨礙,從而大幅提升了使用效率。其次,數據的非消耗性賦予其極高的復用價值。傳統生產要素如土地、資本、勞動力會因使用而產生消耗。數據則不同,無論被使用多少次,數據都不會發生損耗,反而會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新的有價值的數據。
這些新的特性是優勢,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與土地和勞動等有形要素相比,數據要素因無形性、可復制、易傳播,權屬比較繁雜,不僅涉及數據產生者、存儲者、處理者、應用者等多種主體,而且權屬的構成也與有形要素以所有權為主的特點存在很大差異。與資本要素相比,一方面,數據交易標的大多以買方個性化需求為導向,非標準化和非均質化程度高,且交易的更多是數據使用權的一次授予行為,難以多次轉移或轉售;另一方面,因數據交易涉及可信流通技術與數據安全問題,數據市場的金融屬性與技術屬性并存,也無法簡單套用證券市場體系與監管手段。與技術要素相比,數據交易標的雖然在無形性、非排他性、可復制性上與知識產權相似,但不具備獨創性、期限性、法定性等知識產權必要特征,也不必然是智力勞動成果。因此,數據交易雖然可以參考借鑒知識產權市場建設經驗,但無法直接納入知識產權交易框架。
面對數據要素的這些特性和挑戰,如何進一步推動數據要素更好開發應用
數據要素的特性及其創新應用帶來的啟示在于,不同領域的數據往往具有跨領域的潛在價值。只有通過匯聚和整合散落在各領域的數據,推動數據的高效流通與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其價值,為不同行業的數據應用注入新動能。然而,現階段由于數據產權制度尚不明晰,數據控制者在開放數據時,既難以通過數據流通獲取收益,又無法對數據的后續利用進行有效控制。因此,在缺乏明確產權依據的情況下,數據控制者往往對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易持謹慎態度,導致各行業間數據孤島現象普遍存在,數據資源難以實現有效流通和充分利用。進一步激發數據要素的創新潛力,迫切需要建立明晰的數據產權制度。針對這一問題,《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了“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制度”,并提出了以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為核心的確權思路,將數據產權解構為“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種類型。在這一框架基礎上,未來應通過立法將數據產權制度加以固化,為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提供基礎性制度保障。
除了產權問題,數據要素目前面臨的另兩大障礙,就是其定價和潛在壟斷問題。數據要素具有正外部性,意味著市場定價往往無法反映其真實社會價值;而由于獲取數據的固定成本較高、邊際成本較低,大型企業能夠通過壟斷海量數據不斷擴大競爭優勢,從而加劇市場集中,形成“贏者通吃”局面,既阻礙中小企業參與,也削弱了數據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破解這一難題,需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應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合理界定數據價值,并明確公有數據與私人數據的界限。例如,公共服務領域產生的數據可作為共享資源,而企業生產運營產生的數據應平衡其商業與公共屬性。其次,應構建透明、規范的數據交易市場,明確隱私保護與數據權屬規則,確保數據交易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減少乃至杜絕數據濫用和侵權現象。同時,探索靈活的定價機制,例如基于數據使用頻率或貢獻價值定價,或采取多方收益共享模式,以提升交易的包容性和效率。此外,加強反壟斷監管尤為關鍵。通過規范市場支配型企業行為,為中小企業和創新主體創造公平獲取數據的條件,既能營造健康的競爭環境,也能最大化數據的社會價值,平衡效率與公平,推動數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聚焦數據要素:創造更好“數據”經濟
責任編輯:邱曉琴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