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十五五”規劃是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節點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五個必須統籌”是黨中央對新時代經濟工作規律的深刻把握,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最新成果,更是指導經濟工作揚優勢、補短板、增效益的系統思維框架,為“十五五”規劃的科學制定提供了方法論指引。
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石
五年規劃的生命力在于實現市場活力與政府調控的辯證統一,歷史經驗證明,唯有“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協同發力,方能使規劃效能最大化。“十五五”規劃需延續這一制度優勢,精確定位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點。政府有為,重在優化宏觀調控:聚焦基礎研究、公共服務、生態環保、重大工程(如算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通過科學設定約束性指標、精準配置公共資源、完善法治與政策環境,為市場釋放穩定預期。市場有效,貴在激發活力:在預期性指標與產業升級領域,充分尊重市場規律。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等基礎制度,破除制度性壁壘(如服務業勞動力流動障礙),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暢通全國統一大市場,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統籌總供給和總需求,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五五”規劃的戰略基點。“十五五”期間需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與競爭力。在供給側,聚焦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基建等新型供給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供給質量,同時以“用”帶“研”、以“需”拉“供”,拓展科研深度廣度,通過應用場景開放和需求牽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在需求側,瞄準民生所需,多措并舉“穩預期、穩就業、穩市場”,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穩步增加城鄉群眾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與意愿,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兩新”政策(設備更新、以舊換新),推動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環。
統籌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鍛造更具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動能轉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十四五”期間動能轉換成效初顯,2024年,在“兩新”政策帶動下,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8%,顯著快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25年一季度,我國大模型數量超200個,中芯國際、寒武紀等企業芯片性能可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十五五”規劃需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壯大新興產業,以人工智能頂層設計為先導,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底座,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為產業創新注入強勁動力;另一方面,全面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不能忽視其作為經濟“壓艙石”與就業“穩定器”的作用,實現“老樹發新芽”,避免產業斷層,加快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面對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等深層次問題(我國轉化率35%,顯著低于發達國家的60%-70%),“十五五”規劃需增量帶存量、以存量撐增量,構建高效、可持續的科技資源配置體系。一方面,做優增量,重在提升新增科技資源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增長點。例如,我國人工智能專利擁有量占全球60%,正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新業態知識產權規則,通過“專利導航”“高價值專利培育”等政策,打通“實驗室→產業鏈”轉化堵點。另一方面,盤活存量,喚醒“沉睡”資源,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推進專利開放許可、質押融資證券化、技術轉讓授權,力促中小微企業專利產業化。同時,在產業園區“騰籠換鳥”、城市更新、循環經濟等領域,打破思維定式、優化要素組合,為新興產業騰出空間,讓“存量”煥發新生機。
統籌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錨定共同富裕的價值坐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一方面,要“提升質量”,把造福人民的根本價值取向體現到科技自立自強、綠色低碳轉型、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上,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支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筑牢安全發展屏障;另一方面,做大經濟總量“蛋糕”,科學設定GDP增速目標(確保4.5%以上年均增長率),堅持問計于民,把群眾訴求融入頂層設計,在低收入群體幫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養老育幼服務等方面推出一批均衡可及的民生政策,穩步推進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更具含金量。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高質量編制“十五五”規劃,我們要深刻領會“五個必須統籌”蘊含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將黨的創新理論通過規劃引領轉化為治理效能。我們相信,中國號巨輪必將劈波斬浪邁向民族復興的壯麗彼岸。
(作者馬一德 系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席教授、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原標題:以“五個必須統籌”指引“十五五”規劃的科學擘畫
責任編輯:李彬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