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國重要戰略舉措,它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暢通科技成果轉化的諸多環節,推動更多原創性和顛覆性成果從高校院所走向市場、從實驗室走向一線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主線,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生產過程中,科研界和產業界專長、需求不同,如何打通科技從“書架”到“貨架”的通道,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是當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科技成果的供給質量,是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基石。為此,要聚焦提升成果產業化前端的供給質量。重視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建立穩定、多元、持續的經費支持機制,保障科學人員能心無旁騖地探索未知。大力鼓勵自由探索和好奇心驅動的研究,營造包容失敗、鼓勵冒險的科研生態,激發科研人員的原始創新活力。
強化高校院所研究的市場需求導向。科研計劃和項目立項從源頭上抓起,瞄準市場、強化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供給的成熟度。在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資源整合、產學研協同、體制機制等方面出實招。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試點成果持股。支持高校院所創辦“學科性公司”,盤活無形資產。建立超實用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按企業需求定制研發,讓科技成果輕松“活起來”。
企業、產業是成果轉化的載體,市場是成果轉化的試金石。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聯合支持機制,落實已出臺的相關政策,讓科技成果“華麗變身”。建立科技管理部門重大科技成果決策機制,按成果成長階段送上專屬“政策禮包”。靈活運作財政“撥改投”、基金等工具,給科技成果轉化“輸血”并培育造血能力。
加強科技領軍企業培育。遴選培育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科技領軍企業,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預備隊”。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建立創新聯合體,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明確各方收益。開展科技成果持股改革試點,支持高校院所制定創新創業激勵政策,讓成果定價更懂市場。支持高校院所盤活科研結余經費循環投入使用,依法成立項目公司,多種方式用于科技成果轉化。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是解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供需雙方銜接不暢問題的關鍵。搭建成果與需求的對接橋梁,建立科技成果庫。借助專業服務平臺,既梳理有潛力的成果,也摸清企業真實需求,打造實用的轉化平臺。定期舉辦線上線下對接路演活動,對經濟價值高的重點成果進行“一對一”跟進、服務。
支持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鼓勵高校院所設立成果轉化專門機構,配齊人手、劃好場地、備足經費,讓這些機構在市場化浪潮中探索高效運營模式。同時,加大科技轉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開展科技項目經理人試點,遴選具有戰略科學家思維、工程化實施經驗、創新資源鏈接能力強的管理人才。壯大專職技術經理人隊伍,健全職稱晉升通道;推進中介服務標準化建設,培育既通專業知識又精轉移技巧的技術經紀人軍團。
營造優質科技成果轉化生態。暢通科研與產業、院校與企業“握手”的通道,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樂園,以園區為載體實現科技型企業集聚發展,形成創新孵化的“熱帶雨林”,培育標桿孵化器和專業載體,構建央地聯動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挖掘長期機制。
(作者馬秀貞 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青島市委黨校教授)
原標題:以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新質生產力生成
責任編輯:邢彬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