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智技術加速發展,廣泛應用到城市治理各領域,通過全時段、全要素、全流程覆蓋,推動城市治理轉型升級。
互聯網驅動治理要素互聯。互聯網技術支撐構建萬物互聯“一張網”,推動城市治理各環節、各要素互聯互通,加速實體物理空間向信息網絡空間的持續映射與深度融合,推動大量線下服務向線上轉移,“不見面審批”“一窗式辦理”“秒批秒辦”等新型政務服務模式廣泛應用。城市管理“隨手拍”、交警APP“違法舉報”等一批政民互動、群防群治創新應用推動城市治理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從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從部門管理向綜合治理轉變。截至2025年5月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名注冊用戶超10.8億人,超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
大數據驅動治理模式創新。大數據技術支撐構建城市運行“全息圖”,助力城市治理向科學化、精細化、全局化轉變。通過在數字空間構建全息映射各類治理要素的“城市數字孿生體”,更加全面、精準地洞察城市運行狀態,實現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為全面系統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提供先進手段。福州市基于覆蓋中心城區400平方公里的重點水系要素運行狀況“底圖”,可有效模擬強降雨影響情況,2017年以來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50%以上,城市安全韌性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模型驅動治理效能提升。基于各類機理模型、數據模型、知識模型等,分析式/決策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各個環節,將深刻改變未來數字化發展和信息系統的底層邏輯,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向智能化、精細化、科學化方向轉型。從個人到行業,從生活到生產,人工智能應用逐漸貫穿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各個環節,驅動城市智能化進階,有效提升城市精細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效能。深圳福田區推出基于DeepSeek開發的70名“AI公務員”,輔助提供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首批覆蓋11大類240個政務場景,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人機協同下整體效率提升20%以上。
(作者單志廣 為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原標題:用好數智技術強化城市安全韌性
責任編輯:趙宇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