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文明發展的搖籃和現代化建設的載體,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鎮人口增加到9.4億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正從關注增量、追求規模擴張、拉大城市框架的外延式發展,逐步轉向關注存量、追求品質提升和結構優化的內涵式發展新階段。
從“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到“一個優化、六個建設”
時隔十年,黨中央再次召開的最高規格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新目標,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人民城市作出戰略指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曾提出“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即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既體現了城市建設思想脈絡的一以貫之、任務部署的接續相承,更凸顯了我國城市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與持續健全,標志著我國城市工作重心全面轉向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國城市工作的“時、勢、事”當前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要牢牢把握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轉變”和“五個更加”,即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發展動力、轉變城市工作重心、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特色發展、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因應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五個轉變”標志著新形勢下中國城市建設的理念、方式、動力、重心、方法將會發生根本性轉變和系統性變革,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都將取得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準確把握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五個轉變”,對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五個轉變”的具體路徑
在新形勢下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中,“五個轉變”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方向,需要從理念、機制、行動等多維度協同發力,結合城市實際精準施策,其具體路徑可圍繞以下五方面展開:
一是從“重物輕人”向“以人為本”轉變。適時調整以往城市建設更側重水、電、路、網、園等基礎設施硬件擴張的傳統發展路徑,從“以物為主”的投資轉向“以人為核心”的投資,從“物的城市化”轉向“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帶更加強調“投資于人”,將人的多維需求和全面發展放在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首位,將居民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核心訴求和生活環境、營商環境、政務環境等發展需要,作為城市規劃與項目建設的首要依據,讓城市發展更好賦能和更多惠及全體市民。
二是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走出片面追求城市面積擴大、人口基數增加、經濟體量擴張的“大拆大建”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向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公共服務、改善生態環境的“精細精品”集約型發展模式,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適度。通過“城市更新”盤活存量土地和建筑,加強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口袋公園、便民服務點等“微更新”,讓市民切身感受到“身邊的變化”,實現城市的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文脈賡續、獲得感增強。
三是從“單一發展”向“綜合協調”轉變。打破過往城市建設中各區域、各領域、各環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局面,打造全區域統籌、各領域融合、多方面聯動的新格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
四是從“政府主導”向“共建共治”轉變。改變過去往往由政府單一主導的城市建設模式和大多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城市治理模式,搭建多元參與平臺,鼓勵市民、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通過市民議事、聽證會、網絡問政等方式,在城市規劃、項目審批等關鍵環節充分傾聽民聲和吸納民意。鼓勵志愿者、業委會、企業等充分參與城市治理,通過“社區驛站”“社區基金”“社區合伙人”等共建共治新模式實現“眾籌”解“眾愁”,讓城市治理更貼合群眾需求和滿足人民需要。
五是從“傳統管理”向“智慧治理”轉變。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適度超前布局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數字智能基礎設施,構建時時處處能夠感知、萬物互聯、信息相通的新型智能城市體系,實現城市設計、建造、運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控。構建具有深度學習、自我決策、自我優化能力的“城市大腦”,有效整合政務、交通、環保等領域的數據資源來建立城市智慧治理平臺,由“管”到“治”再到“智”,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發展的人民屬性是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五個轉變”的核心是始終以“人民滿意”為標尺和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旨歸,通過機制創新激發多元活力,通過技術運用提高建設水平,讓城市真正成為“人民的城市”。
原標題:把握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五個轉變”
作者:文雁兵
責任編輯:王珂園、王先進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