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強調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促進經濟活動的創新與升級,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源。面對全球環境挑戰和資源約束,綠色發展是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發展綠色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生產力體現了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產力,必須深刻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產力,需要勞動者既深刻理解人與自然關系、把握自然規律,又能夠創新創造新型生產工具,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既深刻理解和把握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和政策法規,熟練掌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普遍性的知識和能力,又大量儲備關于所處地區的地方性知識。勞動資料是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和物質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產力,重在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勞動對象是生產活動的基礎和前提,為發展生產力提供了必要物質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產力,要根據本地區自然資源狀況、生態環境容量、經濟發展潛力等因素,把握好綠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路徑,有選擇、有先后、有重點地發展。
綠色基礎設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
綠色發展是一種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環境保護為基礎、以經濟綠色增長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不僅關注經濟增長,更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旨在建立一個可持續、公正、綠色的未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焦點。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工作需要從五個方面著力:一是發揮空間規劃先導作用,因地制宜畫好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圖。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需求,制定差異化規劃內容和建設標準,實現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城市生活品質提升、服務能力水平提高。二是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計劃表,通過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工作手段,劃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打通綠色金融賦能綠色基礎設施快車道。創新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加快綠色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實施,有序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四是堅持創新驅動,探索在特定區域內構建新型融合綠色基礎設施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大力提升基礎設施生態品質。五是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原標題: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作者:包存寬
責任編輯:王營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