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將現有鄉村的文化資源存量轉變為經濟增量,實現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換,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基于此,深挖鄉村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賦能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鄉村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的意義重大。
賦能市場活力 提升鄉村文化產業新動力
要不斷增強產業的內生發展動力,從增強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來看:
首先,強化城鄉居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鄉村文化深深植根于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中,與傳統農業、農村和鄉村社會相適配,是鄉村社會鄉土性的集中體現。鄉土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增強農民對鄉土文化的自覺,激發農民的文化主體性。通過培養鄉村文化帶頭人、非遺傳承人、民間手藝人等方式增強農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通過對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歷史、技藝、故事的收集、整理和數字化傳播,拓展鄉村文化傳播渠道,增強農民的文化自覺。通過舉辦傳統鄉村文化活動,開展鄉村文化營造活動,激活鄉村文化基因,增強城鄉居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其次,激發有利于鄉村文化企業發展的活力。在培育市場主體方面,政府要為鄉村文化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持體系。堅持資本下鄉與本土培育相結合,通過扶持鄉村特色文化企業、培養鄉村文化龍頭企業,孵化鄉村小微文化企業和工作室、個體創作者等,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針對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應充分發揮本土資源優勢,創新“集體經濟+農戶經濟+鄉村文化資源”的產權確認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為土地入股、農戶參與、聯合開發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提升鄉村文化產業品牌意識和品牌影響力。在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品牌方面,政府要在扶持鄉村特色文化企業、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注重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孵化平臺。建立文化龍頭企業和文化領域重點人才創造鄉村文化品牌的激勵機制。通過復原歷史遺跡、建立村史館、開設家風家訓館、編輯整理村史村志等方式,打造“一鄉一品”“一鄉一藝”“一鄉一景”特色品牌。通過文化展演、節慶活動、實景演出等形式增加市場對文化品牌的認知度。利用數字技術、網絡平臺增強鄉村傳統文化品牌的傳播力。建立鄉村文化品牌認證和保護體系,鼓勵和引導鄉村依托村莊自身獨有的自然、歷史、人文等資源,形成高品質、高標準、高水平的鄉村文化品牌。
賦能融合機制 培育鄉村文化產業新業態
以“鄉村文化+”為核心的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探索鄉村文化新業態,創新融合發展新機制,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是培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整合傳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中的鄉村文化元素,建立多元、互動、共享的文化產業鏈和文化產業網絡,培育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實現文化載體從產品到藝術品的鏈接。推動一二三產業嵌入式發展,通過優化鄉村人居環境,實現環境資源與文化資源的轉換融合,實現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型。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創造性地將鄉土文化轉化為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鄉村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和收益。
二是培育農文旅融合新業態。推動文化業態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傳統產品和文創產品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發掘、保護、激活和弘揚鄉村紅色文化、綠色文化和古色文化,培育特色文化企業和特色文化產業集群,打造鄉村田園文化綜合體。通過挖掘書院、陶瓷、古村落、中醫藥等特色鄉村文化,打造適應全年齡段的鄉村農文旅產業鏈。通過總結和運用“千萬工程”的做法和經驗,推廣漁樵耕讀的農耕文化、傳承鄉村倫理文化,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發展鄉村生態宜居。通過發揚傳統美德促鄉風文明,促進文化產業和鄉村治理體系融合發展,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系統和實現鄉村善治善為。
三是推動虛實結合的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平臺。加快推進數字技術在鄉村文化產業中的應用,通過數字鄉村建設,以網絡直播、短視頻、公眾號等方式,利用數字孿生、虛擬現實(VR)、裸眼3D等新數字技術,創新展覽、互動形式,實現鄉村文化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催生鄉村數字文化新業態。培育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平臺,通過融媒體實現對各類鄉土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管理、推廣和銷售,形成鄉村數字文化產業生態圈。
四是探索城鄉文化融合新路徑。在鄉村文化產業的城鄉融合發展上,一方面要吸引資源下鄉,另一方面要推動精品進城。在資源下鄉方面,既要推動市場主體下鄉,也要鼓勵文化創意下鄉。通過藝術賦能“文化深耕模式”,做好文化資源反哺鄉村的激勵機制。在精品進城方面,既要鼓勵鄉村文化精品、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全國,推動城鄉文化產業嵌入式發展;與此同時,共建要推動中國鄉村文化走向世界,增強鄉村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走出去”講好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故事。
賦能鄉村人才 凝聚鄉村文化產業新引擎
一是深入挖掘鄉村本土文化人才。注重發揮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產業帶頭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等鄉村文化領頭人作用,最大限度地培養一大批鄉村文化能人。強化鄉村本土文化人才培育和支持政策,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激勵政策明確鄉村文化人才的參與機制。鼓勵本土青年就近就地就業,通過專業培訓,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優秀的鄉村文化建設者和傳承人。
二是積極探索繁榮鄉村文化產業的引才制度。為鼓勵人才充分發揮才能,政府應為外來扎根農村、深耕鄉村文化的人才提供良好的配套政策與干事創業的環境。通過設立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文化人才專項基金,鼓勵引導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企業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院校師生等文化人才深入鄉村對接幫扶,積極培育本地文化人才。
三是努力拓展鄉村文化人才發展空間。鄉村要依托本土文化資源優勢,建立城鄉文化人才合理流動機制。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和生產生活,增強鄉村文化人才儲備;創新鄉村文化人才管理和考核機制,建立優秀文化人才反哺鄉村文化產業振興的體制機制,實現鄉村文化人才與文化產業的良性互動;培養鄉村文化事業服務人才和經營人才,推動鄉村文化產業人才的規范化發展。
(作者楊舸 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生代返鄉創業群體參與鄉村治理問題研究”(20BSH015)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加快推動鄉村文化建設 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李彬
網頁編輯:蘇偉